校友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园地 - 校友活动 - 正文

(华新在线讯员 陈捷琪)524日晚7点,第二十二期名人名家大讲坛暨第六期新闻之子校友论坛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我校新闻系09届毕业生、现就职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时政采访部的马闯结合其工作经验,与同学们分享了新媒体浪潮下他的思考。


广播时政记者的经历分享

“整好十年,我正式回到华师,05年我和你们一样大,初入校园;08年借学校的平台去央广实习,很幸运地留下;工作六年,稍有经验和你们分享。”马闯的开场白谦虚朴实,拉近了和学弟学妹们的距离。

马闯首先介绍了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历史以及中国之声近年来改革的概况。


广播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马闯表示,新记者需要弄清自身的定位,比如在报道日本3000人代表团来华的新闻时,中央媒体会侧重全局性的报道,而北京、广州等地方媒体应更注重报道该团在当地的活动。他还叮嘱同学们,除了掌握必备的采编能力,还应尽早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以此作为特长。


在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时,马闯介绍广播记者现场连线的突发情况,与大家分享了时政记者的小故事。他说,一线记者虽然辛苦,但却能积累更多。

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

大学生毕业去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是过去一段时间的热门话题。马闯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首先向同学们发问。新闻 传播学院大一学生史星星回答“会选择新媒体。”原因是其关注度更高,传播速度更快。然而马闯表示更倾向传统媒体。他说:“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在传统媒体中能 得到更多的转化和实践,相对于大多数的新媒体,传统媒体更加成熟、规范,刚入职的同学能避免养成不好的习惯,对新闻的理解也能更深一些。”但他也补充说, 优秀的新媒体也是好的选择。

马闯还介绍了广播报道与新媒体融合的案例。比如2011年 甬温线动车事故发生后,他报道了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慰问遇难者家属,稿件被转发到微博中后,被新浪等门户网站再次转载,进行了更大规模的传播,让不少广播 人第一次认识到了互联网的传播力。在去年底报道习主席访问澳大利亚等国时,他制作了多期【习行漫记】的系列软新闻,发布在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同样获得了受众 的广泛关注。


而马闯认为随着微信中深度阅读量的提升,广播节目仅仅靠包装是不够的,在精心包装的同时,核心的内容才是保持公众号文章质量的关键,只有做内容有深度的文章才能长期地吸引受众

上一篇: 风雨兼程二十载 同窗聚首忆当年

下一篇: 【“新闻之子”校友论坛 第五期】贾代腾飞:影像是对抗遗忘的最好手段